冬季混凝土施工的一般原则
2021-01-25 15:29:43
混凝土拌合物在浇筑后逐渐凝结硬化,是水泥水化的结果。而水泥水化速度除了与混凝土本身及材料组成和配合比有关外,主要是随温度的高低而变化。当温度升高时,水化加快,强度增加较快。当温度降至0℃时,混凝土中的部分水开始冻结,逐渐由液相(水)转变为固相(冰)。
水泥水化过程中涉及的水较少。结果,水化速度减慢,强度相应地缓慢增加。温度持续下降,当混凝土中的水完全变成冰,即完全液相变成固相时,水泥水化基本停止,此时强度没有增长。
当水变成冰时,其体积增加约百分之九。这种应力值往往大于水泥石形成的初始强度值,使混凝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(即早期冻害)而强度降低。另外,当水结冰时,会在骨料和钢筋表面产生大颗粒的冰,从而削弱水泥浆与骨料和钢筋之间的粘结力,从而影响其抗压强度。
因此,在冬季混凝土施工中,水的形态变化是影响其强度增长的关键,国内外许多专业人士对这种情况中水的形态进行了大量的试验。结果表明,在冻结前有一段预养护期,可以增加水泥内部液相,减少固相,加速水泥水化。试验研究还表明,冻前预养护时间越长,它的强度损失越小。